2025年10月11日,四川省工业软件人才培养高峰会议在西南科技大学行政楼附楼302会议室成功举办。
会议由四川省工业软件学会主办,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大计。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会议开幕式上,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始终立足工科优势,强化学科交叉,在材料科学、环境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为服务国家工业软件自主化战略,学校积极开设相关专业方向,重点加强CAD/CAE等核心软件教学,并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掌握国产软件技术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图1 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致辞
四川省工业软件学会秘书长胡玉禄在致辞中指出,四川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正全力推动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积极响应,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新路径。本次会议以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为主题,旨在为全省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注入新动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生态。

▲图2 四川省工业软件学会秘书长胡玉禄致辞
主旨报告:多元探索,经验共享

▲图3 西南科技大学范勇院长主持第一阶段主旨报告
第一阶段主旨报告由由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范勇主持。
在大会报告环节,北京交通大学卢苇教授分享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经验,学院聚焦智慧交通与信创产业,构建"聚焦交通、面向信创"的课程体系,通过多轮实训、企业实习及AI赋能教学,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软件人才。

▲图4 北京交通大学卢苇教授作《特色化示范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主题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朱国斌教授介绍了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学校成立全国首个工业软件系,构建"1561"产教协同课程平台,通过校企共建课程、揭榜挂帅科研攻关及6个月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已培养多名优秀学生保送清华、北大等顶尖院校。

▲图5 电子科技大学朱国斌教授作《电子科大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赵钟研究员指出,CFD软件人才培养面临学科交叉难、人才稀缺等挑战,中心通过代码开源、自编教材、举办暑期研讨班等方式,构建"理论-软件-应用"一体化培养体系,推动国产风雷软件覆盖国内八成以上航空航天机构。

▲图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赵钟研究员作《流体工业软件开源生态与人才培养探索》主题报告
四川大学严斌宇教授分享了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建大型工业软件特色创新班的经验,通过"三螺旋课程群""数字样机平台"及本硕博贯通机制,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工业软件领域领军人才。

▲图7 四川大学严斌宇教授作《以全重实验室为依托,建设大型工业软件特软创新班》主题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胡玉禄教授在报告中强调,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团队成功自主研发电磁仿真工业软件,实现核心代码自主可控,并通过校企协同构建长效生态。

▲图8 电子科技大学胡玉禄教授作《电磁工业软件进展及研发型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思考》主题报告
专题交流:深入研讨,凝聚智慧

▲图9 电子科技大学朱国斌教授主持第二阶段专题交流
第二阶段专题交流由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国斌主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魏维教授介绍了工业软件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学校开设《工业软件导论》等三门核心课程,构建"课程+实践+毕业设计"全流程教学体系,依托航空、无人机等领域科研优势,强化学生工程实践与自主创新能力。

▲图1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魏维教授作《工业软件本科人才培养“成信大”初探与实践》报告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袁涛分享了工业AI与数字孪生技术融合的最新进展,公司通过Xcelerator平台与AI基础模型,构建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联合高校开展虚实融合实训,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图11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袁涛作《数字化遇见AI,虚拟拥抱现实》报告
西南石油大学刘忠慧教授介绍了油气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特色,学院依托能源学科优势,构建"现代软件开发+行业应用"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共建"二融三进"协同平台,将钻井模拟、智慧油气田等真实项目融入教学。

▲图12 西南石油大学刘忠慧教授作《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贾小林提出聚焦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构建多层次产教融合平台,通过校企共建微专业、引入国防与行业真实案例,强化学生工程实践与系统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智能制造战略。

▲图13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贾小林作《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探索与实践》报告
成果发布:共建共享,展望未来

▲图14 电子科技大学胡玉禄教授主持第三阶段发布会
第三阶段发布会由电子科技大学胡玉禄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产教融合推动工业软件创新人才培养"展开深入交流。各方就课程体系共建、校企协同机制、实践平台建设等关键问题交换意见,一致认为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持续健康的工业软件人才生态。会议期间讨论的四川省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倡议书和核心课程体系,为推进区域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指引。




▲图15、16、17、18 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对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通过深入研讨和交流,为促进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构建高水平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将有力助推四川省工业软件产业创新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